俄军悍然发动进攻,美国则借势出牌,将矛头直指中国。
在联合国通告31国盟友被迫选边站队,为何就要“惩罚”中国?
乌克兰军队在红军城战区瑟瑟发抖,如今正被俄罗斯撕裂、碾压,俄军大兵压境,摧枯拉朽直指要害,意图通过这颗棋子的崩塌,彻底瘫痪乌军的补给体系,并为占据议价主动权获得一手胜局。
战火之下,乌军焦头烂额,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不甘寂寞,开始着手搞另一场没有硝烟的"战争"。以为美国会真心为了乌克兰全力以赴,切断援助俄罗斯的“弹药补给线”于是,中国,成了这场博弈中被美国掷出的那张关键牌。
展开剩余83%眼见乌克兰前线吃紧,美国不仅着急,而且有点慌。但与其直接和俄罗斯刚正面,美国却更习惯用“转移焦点”的方式缓解尴尬。这一次,他们又搬出了“援俄”的老剧本,矛头直指中国,指责中国提供了无人机部件给俄罗斯。
说白了,美国这是想用舆论压力和外交围堵,逼中国“管住”俄罗斯,好给乌克兰“争取喘息时间”。然而,这样的盘算实在有些过于简单粗暴。
这次,美国在联合国上通告了31个盟友,说要一起“惩罚中国”,声势不小。可真正的核心理由依然是“未经证实的援俄指控”。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零部件,但既拿不出实锤证据,也无法解释为何西方国家自己还在和俄罗斯做生意。
联合国常驻代表耿爽的回应一语中的:安理会没有对俄乌冲突任何一方实施制裁,中国作为第三方劝和促谈的国家,凭什么被单独针对?
要知道,俄军能够气吞山河地攻到红军城,只有开火进攻显然不够,更加依赖的是那些局外人为战争火上浇油的错综利益网络。而现在,美国终于开诚布公地把“阵营对抗”摆上台面, 公开号召它的盟友站在自己一边,用意识形态的绳索捆绑全世界。
摆姿态归摆姿态,但华盛顿自己压根没成功,试问,美方想从道德制高点发起进攻,却不仅在乌克兰危机中未能迫使俄罗斯收敛,反而被普京嘲弄般地强硬“顶了回去”,特朗普时期的对华“硬碰硬”路线曾经是他们的王牌,但结果呢?
面对这种指名道姓的施压,我们在联合国的代表耿爽,说了一段不卑不亢的话。他的话翻译过来,意思很实在:第一,联合国安理会自己都没通过对俄罗斯的制裁决议,你美国凭什么拿着鸡毛当令箭,要求别的国家必须制裁?你这是想绕开联合国,搞自己的“家法”。第二,解决乌克兰危机,需要的是大家坐下来谈,而不是拉帮结派搞对抗。你这样到处煽风点火,到底是想灭火,还是想让火烧得更大?
这番回应,看似是外交辞令,实则点中了要害。它揭示了一个根本事实:今天的中国,已经有了足够的战略定力。我们的态度很明确,乌克兰问题有它自身的复杂历史和现实,我们主张和平,劝大家谈判,但我们绝不会按着别人的剧本,跳进别人挖好的坑里。
美国想让我们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“二选一”,但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。成年人的世界,不是非黑即白。我们的外交政策,核心是维护我们自身的国家利益。
这个利益,包括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,也包括了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正常贸易关系,当然也包括了和俄罗斯这样重要的邻国保持战略协作。让我们为了讨好谁,而去牺牲另一个重要的伙伴,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,更不现实。
霸权的焦虑与时代变局而且,华盛顿的这套组合拳,看似凶猛,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战略上的黔驴技穷。当年特朗普搞“硬碰硬”的贸易战,结果呢?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,最后发现谁也离不开谁。现在拜登政府换了个花样,想用乌克兰危机来当牌打,本质上还是老一套。这说明他们除了施压和制裁,已经想不出更高明的办法来应对一个多极化的世界。
他们真正害怕的,不是我们“支持”谁,而是我们不按他们的规则玩。在一个他们无法完全掌控的世界里,中国的稳步发展和独立自主的外交,本身就成了他们眼中的“问题”。
所以,从顿巴斯焦土上的坦克,到联合国大厅里的耳语,再到商务部的关税清单,这一系列事件,看似毫无关联,实则被一条内在的逻辑线串联起来。
那就是,当一个习惯了当世界老大的霸权,发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正在相对下降时,它就会变得格外敏感和具有攻击性。它会试图将所有的问题,都归结于那个它认为的最大挑战者。
但这终究是徒劳的。想靠拉拢盟友、制造舆论、挥舞大棒来让中国屈服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因为决定未来的,不是谁的嗓门大,谁的拳头硬,而是谁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,谁更能为世界提供稳定性和发展的机遇。
结语这盘牌局还在继续,但牌桌边的形势已经悄然改变。那个只想安安静静看牌、做自己生意的人,不会轻易被任何一个牌手拉下水。因为他心里清楚,真正的赢家,不是在牌桌上赢下某一把的人,而是在牌局结束后,依然能站着,并且走得更远的人。历史的坐标轴上,靠嫁祸于人维系的纸牌屋,终究会被独立自主的烈焰熔穿。
发布于:河南省驰盈配资-杠杆原理-外盘开户配资-全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