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国低头后美国还没笑出声,中方直接另起炉灶
特朗普那边的人放出风声,说不打算对中国的石油生意加关税了,办公室里那股子紧绷的空气,一下子就把人拽回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结果揭晓的那个下午。那时候值班室里也是这样,烟雾缭绕,每个人脸上都写着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,一声不吭。
华盛顿最初叫嚷着要给所有买俄罗斯石油的主儿上税,那点心思谁看不懂?就是想拿美元当根撬棍,硬生生把中俄这两个背靠背取暖的邻居给撬开一道缝。
可这种老掉牙的招数,在牌桌上属于明牌,一旦被对手看穿了底牌,最先暴露的恰恰是自己的虚张声势。都什么年代了,哪还有纯靠军舰大炮定输赢的仗?后方的经济要是顶不住,你就是把航母开到人家门口,也只是个活靶子。
中美贸易战暂时熄火那阵子,不少老伙计都翻出了压箱底的海湾战争纪录片。看着萨达姆的军队怎么被经济封锁一步步困死在沙漠里,才更能咂摸出那份薄薄协议背后,是多少个航母战斗群和东风快递旅在无声地掰手腕。
美国扭头就给印度加了50%的关税,这手操作让人恍惚间看到了2003年的影子。那会儿法国人带头反对打伊拉克,转眼间,美国海关就把法国红酒的税率调到了天上。太阳底下没新鲜事,换了一拨演员,剧本还是那个剧本。
印度这几年也确实拧巴,像个在两条道上来回横跳的小混混,既想入这个堂口,又舍不得那个山头。前脚刚从俄罗斯那儿提了S-400防空系统,全然不顾美国《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》(CAATSA)的警告,后脚就跟着美国的军舰在印度洋上搞起了联合演习。
当俄罗斯的油轮在孟买港外排队等着卸货时,印度海军的P-8I反潜巡逻机正跟美国第七舰队的舰艇玩着“协同作战”的游戏。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,看着都替他累,活像武侠片里被两大绝顶高手夹在中间的店小二,往左一步是万丈深渊,往右一步是刀山火海。
所以当莫迪准备飞去纽约谈关税的消息传出来,圈子里的人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。新德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,既想要美国F-16的生产线搬到自家后院,又舍不得俄罗斯物美价廉的坦克维修技术。
可是在50%的关税大棒面前,这些精打细算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印度人怕是正对着那份印美战略合作协议唉声叹气:“这下好了,买美国人的子弹都得多掏一半的钱,还谈什么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?”
美俄两国老板见面那天,特朗普轻飘飘一句“大部分议题意见一致”,听着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。可懂行的人都明白,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“在某些要命的军事利益上,咱俩各退了一小步,谁也别想占大便宜。”
这就像当年古巴导弹危机,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私底下达成的交易——你从古巴撤导弹,我从土耳其撤导弹。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交换,从来不会出现在联合公报的任何一个字里。有句老话说得好,外交场合上的话越客气,桌子底下踹的脚就越狠。
普京在会谈里死咬着石油销售自主权不松口,那可是俄罗斯的命根子,是喂饱北极熊的蜂蜜。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,石油就是钢铁洪流的血液。有位常驻莫斯科的记者朋友私下透露,普京在闭门会议上,直接把一份中国采购俄罗斯能源的长期合同清单拍在了桌上。
那意思再明白不过:这是我们的生命线,谁敢碰,就准备鱼死网破。这种不加掩饰的警告,比在红场上展示一万枚“萨尔马特”洲际导弹还有分量。
所以美国会后调整关税政策,说白了就是伸出脚试了试水温,发现这水不但深,还他娘的烫脚。这跟海湾战争的逻辑一模一样,美军原以为是场轻松的闪电战,结果打了几天发现萨达(Saddam)的共和国卫队是块硬骨头,立马把空中打击的强度翻了三倍。
想继续对中国加税?先看看中俄海军在日本海搞的联合巡航,再看看两国的战略轰炸机互相降落在对方的机场。这种级别的军事互信,可不是你今天加个税明天就能拆散的。华盛顿的鹰派们,也得把算盘拨拉明白了再动手。
但这绝不意味着山姆大叔就会金盆洗手。宣布不对华加税的第二天,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就传出消息,要增派一个中队的F-35。这里可是美国“第二岛链”战略的核心支点,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西太平洋的神经。
这种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把戏,美军玩了几十年了,熟练得就像吃饭喝水。好比下围棋,这边故意让你吃掉一个无关紧要的角,一转眼,人家已经在中腹围起了让你透不过气的大空。
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一位印尼海军上将端着杯椰子汁,慢悠悠地说:“太平洋是很大,但要是两艘都想当船长的航空母舰非要挤在一条航道上,那总得有一艘先掉头。”现在看来,这话得改改了——地球是很大,可当大国们都抡起经济当板砖互拍时,没有谁能躲得开飞溅的碎渣。
美国对印度这一巴掌,在印太地区激起的涟漪可不小。印度海军原本雄心勃勃,计划在安达曼群岛搞一场大规模联合反潜演习,现在军费被关税这么一挤,预算顿时捉襟见肘。演习规模砍半不说,连计划中要试射的新型反舰导弹也无限期推迟了。
这一掉链子,直接让美国精心构筑的“印太菱形安全网”破了个大洞。澳大利亚的潜艇还在船厂里趴窝,日本的巡逻机刚飞到硫磺岛,印度这边先熄了火,整个布局就像一张三条腿的桌子,摇摇欲坠。
欧洲那边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。俄乌战场上消耗的炮弹,据说有三成来自印度的军工企业。现在印度自顾不暇,乌克兰前线的炮弹库存直接跌破了警戒线。泽连斯基去前线视察,听到的全是士兵们的抱怨:“长官,再这么打下去,我们开一炮都得向上帝祷告三遍。”
有意思的是,德国突然宣布要追加援助“豹2”坦克。看来欧洲人总算回过味儿来了,求人不如求己。可惜,这醒悟得有点晚,代价也太大了点。
全球范围内,“经济军事化”的苗头越来越让人脊背发凉。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出口管制清单,已经把稀土加工设备,甚至某些型号的高精度机床都列为“军事敏感物项”。前阵子波斯湾有艘油轮被强行拦截,理由居然是“怀疑装载军民两用物资”,查了三天三夜,最后翻出来的不过是几箱医用急救包。
这种草木皆兵的氛围,让国际贸易变成了走钢丝,谁也不知道哪一步会踩空,底下就是万丈深渊。研究军事战略的人最怕的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,而是没有规矩的牌局。现在的全球安全格局,就像一个没画斑马线的十字路口,红绿灯还坏了,所有司机都想抢着第一个通过,撞车是早晚的事。
美国接下来肯定会在印太地区折腾得更欢。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年度计划里白纸黑字写着,驻日美军F-22的轮换周期要缩短一半,还计划在菲律宾新增三个军事基地。这部署密度,比2016年那会儿还紧张。说白了,经济上暂时没占到便宜,军事上必须把场子找回来。就像打架时收回了拳头,是为了蓄力下一次打得更狠。
中期来看,俄乌冲突的走向最让人揪心。赫尔松前线的朋友传回照片,俄军正在第聂伯河沿岸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,钢筋混凝土浇筑得比当年的柏林墙还厚实,这架势就是要打成一场烂仗,耗死对手。
可美国国会山那边还在吵作一团,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对乌援助的额度吵得不可开交。万一哪天军援真断了,乌克兰前线恐怕连一个月都撑不住。到那时,整个欧洲都得跟着倒霉。波兰已经在边境线上拉起了铁丝网,罗马尼亚把压箱底的S-300都部署到了黑海沿岸,这场景,和冷战时期的铁幕何其相似。
长远地看,这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“安全价值观”的大分裂。我们提倡“共同安全”,莫斯科讲“平等安全”,而华盛顿推销的还是那套“排他性同盟”。这三种理念就像三辆迎面驶来的火车,谁也不肯让道,碰撞只是时间问题。
面对这种乱局,我们的路子其实一直很清晰。珠海航展上,当歼-20呼啸着从头顶低空掠过,那种空气被撕裂的震动感,带来的不是恐惧,而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踏实。就像我们的055大驱,在亚丁湾该护航时就安安稳稳地护航,遇到不长眼的海盗,也绝不手软。这种刚柔并济,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。
其他国家也该从梦里醒醒了。印度如果还想在鸡蛋上跳舞,最后只会被两边都当成垫脚石;欧洲若是不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,就永远只能当棋盘,成不了棋手。
历史早就写好了答案,把经济当武器,想用军事手段解决经济问题,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大家一起掉进自己挖的坑里。和平这东西,真就像家里的那个老花瓶,打碎了容易,再想一片片粘起来,可就难了。
驰盈配资-杠杆原理-外盘开户配资-全国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